神桥村村名考

2025-04-06


涡阳县石弓镇神桥村的村名来源于村中一座带有神秘色彩的单孔小石桥,民间传说是神仙所修建,因此叫“神桥”,村子也跟着叫神桥村了。

关于神仙造桥的传说有两个版本。第一种是说,从前有个神老嬷子,见当地人来往都要翻沟,很不方便。她就用自己顶头的白毛巾包了一些小石子,在晚上作法,一夜之间造成了这座桥。第二种传说是相当年“朱洪武走秦”时,即朱元璋逃亡时,走到此处,被汹涌的河水挡住了去路,而后面还有追兵,正在他着急的时候,护佑他的神仙作法给他造了这座桥。

图片1.png

据说,这座桥现在还有值得称奇的地方。当地的村民每每谈起这桥的神奇来,津津乐道的有两点。一是这座桥上雕刻的古钱币图案,究竟有多少,谁也数不清。以前曾有不少好事者,用墨迹做记号去数,结果数了几遍,每次的数字都不一样,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第二点神奇处,也是当地人一定要说的。这座桥处于交通要道,车来车往的,曾经也出过多次事故。神奇的是却没有人员伤亡。小时候,每到夏天,我和小伙伴就会结伴在桥前桥后洗澡和游泳,大胆的孩子会从桥下游来游去去,有时候调皮的孩子们还会一个接一个的从高高的石桥上跳进水中,记忆中好像也未发生过什么意外。

图片2.png

据考证,神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七年至二十一年,神桥村如由此得名,距今已有347年之久。神桥村1979年属温庄公社,1983年属温庄乡,1985年撤乡并镇属于石弓镇神桥村,1992年称石弓镇神桥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神桥村、王元村合并设立神桥村村民委员会,名沿用至今。神桥村下5个自然村,即东神桥、西神桥、王元、十八庄、王玄庄,15个村民组

图片3.png

神桥村位于石弓镇西部3公里处与李楼村、温庄村、王浅村、于张村、山后村、西关村、东关社区、耿楼村、石羊村、大寺村、高楼村、大黄村、姚湖村相邻村子向北约1公里处,是浍河的支流包河绕村而过,经石弓至郑沟沿,进入濉溪县境,于临焕集流入浍河

神桥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尊师重教,人才辈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刘兆民刘永清刘福洋、刘福州、刘永全等先后考上大学。那时候,村子里几年时间里出了这么多大学生,在石弓镇乃至在整个涡阳县的所有村庄里也是不多见的,神桥村一时名声大振,这些大学生自然也就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现在,随着高考的不断扩招,上大学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了2024年就有刘姓村民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但耕读传家、尊师重教仍然是神桥村的传统和优势。据说,现在就有不少村民,节衣缩食,早早在镇上、县城里买了房子,为的就是方便陪孩子读书上学。

据考证神桥小学建于1932年即民国21年,最初是私塾学堂,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神桥小学,三次搬迁最终落脚在现在村东南的位置。神桥小学的建立除了政策的支持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不忘家乡教育的人士的集资。据神桥小学校长刘福勤介绍,神桥小学学生覆盖率达5个自然村,在校生130多位,10多位专职教师,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神桥小学在整个亳州市可以达到一流水准。2018年与蚌埠医学院对接,投资近20万资金引进电子设备,不断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同时,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也不容忽视,神桥小学中有留守儿童56位,对于这些家庭情况较为特殊的学生,学校会通过举办板报、家校联谊等活动,关注帮助这些同学,督促他们完成学业。

图片4.png

神桥卫生院是在村内的卫生医院,村民遇到疾病可以迅速来此就医,不方便出行的病人,院内会派医生前去患者家中进行就诊。据卫生院负责人刘凯介绍,神桥村的医保覆盖率在全镇领先,国家在政策上提供的保障,使村民因医保受益,不会出现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就医治病的情况。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卫生院也开通了网络诊断,与蚌埠、上海等医院对接,使本地医疗资源更加丰富,村民直接对接,方便就医。为了解决村中一些老人的困难,院内派遣专业人员进行1+1模式的指导科普,做到有困难就帮扶。卫生院也会定期组织医生外出学习,增加自身技能,同时外聘医疗高材生,增强卫生院整体医疗水平。只是,医院的目标不仅仅停留在此,刘凯想在未来不断优化环境设施,吸取更加先进的医疗技能,将伸桥卫生院打造成打造一流村卫生室。

神桥村作为石弓镇的模范村庄,其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其中民俗最能体现这个村庄的特色,在寿诞婚俗、丧葬礼俗这些人生大事的礼节上尤为重视。在人生有纪念意义的年龄阶段,举行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庆祝活动,称之为庆寿,而小孩子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也要进行送朱米、剃辫子等有重大意义的活动。古人称六十年为一甲子,因此,庆贺花甲寿诞比普通的寿庆更加隆重。除此之外,六六寿、古稀寿、过大寿、过九也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因旧式祝寿礼仪繁琐,新的风俗通常只是在老人寿辰当天聚会祝贺即可。旧式婚姻实行封建包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媒、相亲、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订盟、择期、迎亲、哭嫁歌、拜堂、进洞房、闹洞房、瞧看、接头趟、回门,每一个礼仪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而现代婚俗除去了一些繁琐的步骤,保留议婚、订婚、结婚登记、婚典筹划等必备的结婚风俗,婚姻大事,不必繁琐但也需隆重。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的进程和规律,而丧葬是人生礼仪的终结,丧葬的习俗包括丧礼、葬礼和祭礼等,在民间习俗中,人们对家中老人“百年”时的相关准备非常重视,子女们要提前做好这种准备,叫做死前预仪寿材、寿衣、初丧之礼、送终等习俗,都表明了人们对于死者的尊重与对死亡的敬畏之心。

图片5.png

神桥村是石弓镇的大村,村中有人口812户4116人,土地将近八千亩,这里曾经是省级贫困村,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67户372人,2013年的精准扶贫政策,为神桥村提供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在帮扶单位、扶贫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之下,2019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据神桥村党总支书记罗平介绍,目前,神桥村硬化村组道路9.2千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16盏,村委会安装4000瓦光伏发电板1组,修筑农田道路11.9千米,桥梁69座,机井58口。医疗保障方面,2024年全村新农保参保率达99.21%,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建档立卡户、计生两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新农保和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2024年神桥村集体收入达60万元

神桥村现有法治文化广场1个、农家书屋1处,标准化村卫生室1个,耕读传家纪念馆1处耕读传家纪念馆由神桥村已故原党支部书记刘永和之子刘福海出资兴建,纪念馆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墙上图片展示,全面展示刘永和家庭三代人的生活工作情况;二是房间四周展柜展示,主要是展示刘永和家庭三代人生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各种证书等;三是实物展示,包括石磙、石槽、石磨、老旧电视机、缝纫机等耕读文化代表性实物。耕读传家纪念馆立体、全面、多维度地展现刘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和时代变化展现耕读文化对这个家庭的影响和不断将其发扬光大的历史和过程

图片6.png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搭乘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快车,古老的神桥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神桥村党总支和神桥村委会先后获得多种荣誉。2018年神桥村党总支被评为亳州市“五星基层党组织”。2019年12月,神桥村入选2019年度安徽省森林村庄。 2021年3月,神桥村被命名为第八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一村一世界,一村一中国。村庄里的中国洒满阳光,愿神桥村的明天更美好!

刘福州,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神桥村人。



阅读5
分享
写评论...